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安帝疏谏宠外戚 东汉 · 翟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八
臣闻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孙通背秦而归汉,彼非自疏其君,时不可也。
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覆地。
伏惟陛下应天覆祚,历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
盖远者难明,请以近事徵之。
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
岂不以势尊威广,以致斯患乎?
及其破坏,头颡堕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
夫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
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
陛下诚仁恩周洽,以亲九族。
然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宁无摧折?
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臣恐威权外假,归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
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此最安危之极戒,社稷之深计也。
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
文帝爱百金于露台,饰帷帐于皂囊。
或有讥其俭者,上曰,朕为天下守财耳,岂得妄用之哉,至仓谷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雕伤,卒有不虞,复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维之。
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其法度素定也。
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无数子之佐,虽欲崇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
去年已来,灾谴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身恐惧,则转祸为福;
慢天戒,则其害弥深。
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宴私之好。
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后汉·翟酺传》。)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许批答(二 元祐三年九月二日1088年9月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览表具之。
朕闻之,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
子挟而维之,目见正色,耳闻正言
一日即位,天下旷然。
未闻四子以老而求退,亦未闻成王以老而听其去也。
朕虽不德,犹庶几成王之治。
卿虽老矣,独不能以四子之心为心乎?
勉卒辅朕,无愧前人。
从仕郎临安府钱塘县宣教郎朱君墓表绍兴十三年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五、《毗陵集》卷一三
建炎三年冬,金人犯钱塘县令朱君死,上嘉其节,赠宣教郎,而官其二子。
明年,孤大廉等奉其丧,葬于湖州安吉县安福乡之郎湾。
后十有三年大廉以行实状泣诉于毗陵张某曰:「先君子之死节,太史氏必不没其实矣。
惟是葬踰一纪而无铭,学行志业与夫死事之始末未及知之,不肖孤夙夜是惧。
宜得当世闻人表于墓,敢请」!
余曰:「先君余友也,将何以辞」?
遂以状證所闻而书之。
呜呼!
金人初犯中原,大将握重兵者往往闻风而靡矣,州县吏或引避,或迎降,无复施一矢、出一语以抗者。
方其越天堑、犯建业、蹂桐川而窥临安也,君乃慨然请于郡太守曰:「敌逼境,宜戍千秋、独二岭以扼其喉,徐定守禦之计」。
守嘻笑曰:「吾城可保,吾人可战否乎」?
君变色曰:「如公言,十万户赤子可若何?
或谓此戍江溃卒耳,非金人也,愿得半纸书往谕之。
不然,当缓颊以款敌,使民为逃死计,则某死亦其所也」。
守愧其言,许之。
于是檄钱塘仁和捕盗官,率弓手、土军即日就道。
同僚或劝止之,君曰:「此书生报国之日也」。
策马不反顾。
行二十里而遇敌,始知为金人,犹驱部曲以进。
矢集如雨,我兵溃,君两中流矢不能骑。
左右掖至天竺山,而乡民有识君者曰:「吾邑大夫也」。
舆致于西溪
敌人四略,君裹创率里社以短兵邀击,再至再却,卒遇害。
十二月十九日也。
呜呼!
君之死可谓知所处矣。
君讳跸,字子美姓朱氏,世为安吉人
朱氏出自曹姓,颛帝之后,周封其苗裔曹挟于邾,为鲁附庸。
春秋后八世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朱氏。
世居沛国,自质子禹坐党锢诛,子孙有避难丹阳者。
三国时故鄣人治辅吴有功,封毗陵侯,后徙封故鄣,今安吉即其地也。
至今烝尝于安吉,而朱氏为大族。
君曾祖而上隐于农,大父璘始起家为池州青阳
父南强,从仕郎、知越州上虞县。
高祖某有智识,尝自其后必大,稍遣子孙宦学,于是诸父从兄及从事继踵登进士科,然皆仕不达。
君少有大志,力学,思自奋厉,以亢其宗。
亦累举,始中政和上舍第,授兴国军教授
辟雍录,出为河东提举学事主管文字。
三舍法罢,去河南教授,升从事郎。
丁内艰,卒丧,除河东云中府路经略安抚司准备差遣
荆湖南路转运司主管文字,易京西,皆不行。
会金人大入,京师戒严,天子命吏部侍郎王蕃京畿制置司,挽君寘幕府
突未黔,敌薄城下,襄阳坐罢。
君籍制置司金帛告敕等亟上之,且为申理,人皆贤之。
上即位,驻跸维扬,近臣荐其才,召赴行在所,除太学录
君每叹主忧臣辱之时,欲效尺寸报国,不乐为校官,丐使金国。
会遣宇文虚中报闻,余为殿中侍御史,被旨抚谕京师,遂挽君偕行。
时道梗,公欣然戒途,间关贼盗兵戈中,相与为存亡。
京师,则金人渡大河,破滑台,都城昼闭,君略无悔惧意。
还朝复除太学正,甫半月而敌骑至矣。
大驾南渡,朝廷稍欲用之,而君诣政事堂曰:「县令近民,类非才而民被害,愿得一邑自试」。
遂除钱塘,治行有闻。
上自建康吴越吕丞相诸公荐对,余因论前日抚谕属官之劳,故事当得赏,有旨转一官。
皆未及行,而金人南渡矣。
死年才五十有一。
绍兴改元四月壬午,穿其妻史氏墓而合葬焉。
三娶,先史氏,次沈氏,后贾氏。
四男:大廉右迪功郎、监衢州都税务;
孝廉右修职郎镇江府司理参军
士廉、思廉,皆从学。
三女,长适右承直郎台州黄岩县丞潘莘,次右承直郎、添差台州司户金安雅,次进士练纪。
二孙男尚幼。
君资孝友,从事及兄疾,衣不解带,尝徒走数百里访医于他郡。
事继母吕氏如嫡。
居家和,训子严
乡党急难,无亲疏,身任其事。
少以功名自期,遭时艰难,忧国如饥渴,而志不少伸以死,命也夫!
请三省裁定人吏奏元祐四年七月 北宋 · 孙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
臣闻法行自贵近始者,先王之政也。
伏见朝廷患入官之冗,则上自至尊外戚,减损恩例;
惩吏禄之浮,则下至库务胥吏,裁去冗占,可谓至公矣。
三省、枢密院添溢吏员,暗增恩例,多带请给,人人知其侥倖,莫敢谁何。
执政官姑息而莫问,言事者畏避而不论,中外愤郁,为之不平。
安有盛明之时,至尊以身率天下,躬自减损,乃容此曹挟朝廷之势,自肆如此?
臣诚孤微,忝耳目之寄,遭遇圣明在上,窃不自量,为陛下言之。
且旧中书提点堂后官主事共十七人,今三省录事都事主事共三十人;
录事主书守当官二十九人,今三省令史书令史守当官共一百四十三人;
守阙守当官四十二人,私名八十五人,今三省守阙守当官二百六十四人,破食贴房五百人不在其数。
入流之滥,近世所未有也。
其间多带请给,暗增恩例,根源深密,在外官司,不可得而知。
近者在京诸司,推究违法带请给过两处者,皆行根治,独三省人吏多带请给,有至数处。
既知物议不平,中外汹汹,近于今月十六日指挥户部,申明比诸司事体稍异,其新旧请给不得过三处,其见破添给三处以上者,依旧支破。
既言「稍异」,则三处以上者合裁减,岂有诸司过两处则行勘治,三省人吏三处以上却依支破?
则是朝廷命令与夺,皆徇此曹而出,何以示至公于中外?
臣深为陛下惜之。
伏望圣慈少加省察,出自睿断,差委谏官、御史之长各一人,专一取索裁定,或有藏隐漏落事件,厚立赏钱,许知次第人陈告,仍于犯人名额内便行收填。
候《裁定人吏请给恩例》编修成册进呈,禁中留一本,三省、枢密院各付一本,户部吏部御史台各一本。
今后应有增损,并须相关朱书批凿,著为永式,昭示至公,以绝侥倖,以慰中外人心。
范忠宣公行状(下)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八
是后朝廷议论,稍以朋党相目,公疏其害,并以欧阳脩《朋党论》连进,以明善恶好恶,愿上深加照察,无使滋蔓,以败风俗。
谏官王觌以言事忤旨,遂坐朋党罢,公曰:「觌不免则朋党兴矣」。
乃与文彦博、吕公著辨于帘前,上曰:「朋党甚多,宜早施行,亦恐于卿等不便」。
公对曰:「朝廷本无朋党,但善恶邪正各以类分,臣已论之详矣」。
又指彦博、公著曰:「是皆累朝旧人,陛下延之左右,岂容雷同罔上,庇护党人?
只如臣向以言事不合,摈弃二十年,陛下拔擢,置之此地。
惟一心事上,岂复怀私,自玷家世?
臣先因面谢,曾具奏闻,先臣与韩琦、富弼同为仁宗柄任,各举所知,引用忠良。
当时造为飞语,指作朋党,三人者相继补外,造之者公然相庆,曰『一网打尽』。
此事未远,愿陛下深以为戒」。
次日,又与彦博、公著、大防等上前斥论。
公曰:「彦博、公著以重德老成,特留共政。
大防陛下亲自识拔,以为有闻望,可信之人。
今同论一谏官差除,久不见纳,臣实忧惧」。
由是得直龙图阁、知润州
元祐二年,经冬雨雪不止。
明年春,积阴不解,下民失业。
公又上疏言:「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或虑朝廷之上,君子少而小人多,以致阳不胜阴。
愿诏三省选用正人,以迎协气」。
公在枢府踰年,边奏未宁,夏人唯受封册,而不遣使入谢,坤成节亦不贡奉称贺,全失恭顺
公言:「西贼之势可虑矣,皆臣窃位无效,以致如此。
愿除臣陕西郡,万一用兵,则就近可以备任使」。
再奏不报,公既不得去,而议事终不能
虽罢兵还侵地已决,而虑边臣不切为备,议遣中使分诣陕西河东,拊谕帅臣各尽心,无致因此或失守禦
诏书所云「体量边事」,公言:「元议无体量二字,若加之,恐失朝廷恩数,宜削去」。
熙河俘蕃酋鬼章以献,上御便殿受俘,百官入贺,命从官告裕陵,即遣中使赐公黄金三百两,犀带两条。
使者宣谕,以公指踪有劳,故尔赐赉。
公辞所赐,不报。
寻议质鬼章塞上,以招其子,公力陈不可,又条十利害事,请正典刑,使四夷闻之,彼虽怙彊如此,卒为我擒,而其罪必诛无赦也。
夏人空国寇镇戎,诸路赴援,到有先后,故所俘有多寡,议分氂赐银合茶药。
公曰:「均用命尔,今乃有全不及者,非所以激劝也。
请不及氂亦赐」。
熙州刘舜卿李宪故事,擅支金带银器与立功将佐走马承受,朝廷议行戒约,公言:「方委帅臣理节制,而苛细责之,所失不少」。
上察公之忠,将以为相久矣,特以边事未定,故留公枢密,以责其成。
至是乃拜公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是日降三麻,在廷愕然延望,至唱公名,则举笏相贺曰:「天下事无虑矣」。
公辞至六七,上遣中使促公视事,不得已而就位。
公前在枢密,欲诛鬼章以谢天下,同列深不为然,上亦未决。
阿里骨使到,文彦博欲令见之,庶几其子结兀捉知其父在,侥倖得其心。
公曰:「不可,鬼章既就擒,彼国已绝望。
阿里骨纳款,因已归罪鬼章矣。
若使之见,必别生觊望。
而其子以必见为期,或未见,闻死,则嫌隙再生矣」。
又欲以鬼章为校尉,公曰:「未正稿街之戮已为非是,况可官之耶?
前日曾以团练使命之,又宠以金带,且不顾,尚何校尉之能有?
方受俘告陵之际,有志之士为先帝快意,而熙河死事之孤皆欲就食其肉于刀锯之下。
今乃一切倒置,何所示信」?
元丰中河决小吴口,水遂北流,神宗命因其性而导之。
邀功之徒乘时射利,辄谓北流害塘泺,请塞小吴,使之东注。
文彦博、吕大防是其说,公曰:「水性固未易知,然水性就下,则不待讲而后信」。
彦博、大防不悦。
公曰:「上初即位,母后垂帘,是岂宜兴大役时耶」?
附会者益众,彦博、大防持益坚,乃议遣使按视,遂以吏部侍郎范百禄、给事中赵君锡为使。
既回,具言东流地高,水不可行,议遂罢。
然起事者终不快也,辄密启,从中批出,再申前议,以河未复故道,终为河北之患。
公言:「先帝因议者以谓夏国微弱,若不早取,必为此虏所并。
亦是从中批出,令边臣相度。
而希旨生事者,谓刻日取胜,遂兴云武之师,后贻永乐之患。
今日之议,正与之」。
又言:「大河之役,休戚半天下。
不先规度,便欲兴工,将来垂成,水势拥遏,上下危急,公私无备,欲罢不能矣」。
又言:「既回之后,不免拥住北下,使之东向,则旧河不能吞纳,必致决溢」。
附会者既不得逞,乃欲先开减水河以探水势。
公曰:「此不攻自破也。
可回则回,不可则止,何用探为!
必其功料已有所费,万一不回,则以此为除破之名尔」。
又言:「水官骤乞计置梢草,中书舍人彭汝砺请见其可回,计置未晚。
此安民惜费之所也」。
公因奏事,上遽曰:「河事且熟讲」。
公对曰:「臣前后所论,无所易也。
欲望收回批旨,一切付之朝廷」。
上遂遣使收回所批,责大臣与水官参议
汉阳军吴处厚蔡确安州所为诗,解释而进,以为讥讪,帘下助之。
公曰:「不可长也。
句端语隙,辄快私忿,而欲置人于死地。
罗织党锢之祸,将起于此」。
已而章疏交上,所以诋者无所不至,遂流新州,公于帘前具言不可,以暧昧不根之过诛窜大臣,今日举动,宜为将来之法。
又上疏言:「臣知蔡确,众议不容,不可以不容之故,行希阔之事」。
又谓「父母之有逆子,虽天地鬼神所不容,至于父母亲置于必死之地,则不免伤恩」。
又奏:「以重刑除害,正如以猛药治病,其过也不能无损,况国体久安,尤重审慎」。
明日见上,公再三论列,吕大防曰:「蔡之党甚盛,不可不治」。
公曰:「朋党难辨,却恐误及善人,此事正宜详审」。
公又上疏,极论朋党为国家之患,且如王安石喜同恶异,至今风俗以观望承迎为能事,愿陛下寝命,下诏释附会者之罪,以安反侧。
又于上前期于必辨,方论次,同列不顾公而退。
王存议与公协,因留存同议,卒不能回。
或劝公引去,独明己之力尽,公曰:「我方慕古人,愿为良臣,不为忠臣,安得楚楚以自见耶」?
言者果复论公,公遂与存俱待罪,不报。
继请补外,竟亦罢,而宰执内屈,不敢罪公,乃如公请,出公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
公到颍,水菑之后,官私屋舍倒皆漂荡,井邑萧然。
公极力振补,上下康乂。
遂环城筑长堤,植榆,以其害。
后数年,水复至,堤遂有功。
公因请将兵所驻,遇水火盗贼急难之际,协心拯救,仍许长吏不拘常制差使
公才罢相庙堂,复兴回河之议,调发入颍昌,公得报,叹曰:「是可已耶」!
上疏言:「尧舜之治,不过知人安民。
知人则不轻信,安民则不妄动。
小人希功好进,行险生事,以求爵赏,然其利口,足以欺罔。
劝更法令则曰,君臣千载一遇,时不可失;
劝兴边事则曰,将为北虏所并,时不可失;
劝回河则亦曰,河势方东,时不可失。
故臣前日深畏其言而力陈之,今日之举,又必用时不可失之说动摇天下,遂欲少快其意。
如一路生灵何!
如一路民力何」!
上曰:「范某之言有理,宜从其请」。
议复少缓,其调发犹未已也。
会公再相,绍圣初再遣中书舍人吕希纯殿中侍御史井宽来相视,亦言其不可。
公罢,东流之役遂兴,骚费半天下,而不阅岁,果大河之北几为一空,天下益以公为蓍龟也。
颍昌岁料河役,每输七千则免一丁之行,或以为便,已奏得请,公曰:「此有钱而不出力者之便,有力而无钱者何便之有?
且用民之力,于古有限,而今其远不过五百里,乃一槩催之,特在官者与上户为地尔」。
复奏罢之。
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知延安府
未行,进大学士、改河东路安抚经略使、知太原府
河东地狭民贫,至吝尺寸地,使死不得葬。
公下令葬必如期,又拨官钱殓无主者瘗之,仍檄一路皆如此。
熙河分画地界,边将以两不耕地为控扼而不与。
以故持久不决,公请依元约,因上言:「与司马光陈弃寨之策,与陛下议定大计,以示轻地爱人之德。
今边将蓄疑败谋,留两堡之地,将再起事端,以招后患。
望诏边臣,速令界画,悉依已行诏旨」。
三上章,并乞录示边臣。
夏人犯麟府神木寨,无所得而去,朝廷犹诘责将吏,公一无所累,上章待罪。
上曰:「无所得而去,何罪之有」?
公请不已,曰:「非将吏失律,乃臣之罪也。
人君赏罚必信,不可为老臣屈」。
乃不得已,降公一官,移河南府,又知颍昌
未几,上遣中使赍诏抚问,仍赐银合茶药,召公赴阙,拜通议大夫,再为右相
公辞六七,不允。
又遣中使促公就位,因入谢帘中,骤曰:「卿此来,且与吕大防等同心协力。
人言卿必先引用王觌、彭汝励」。
公对曰:「臣方欲荐此二人,望陛下早赐进用」。
一日奏事次,帘中曰:「卿父文正公在明肃皇后垂帘之初,仁宗亲政之后,忠厚正直,见于始终。
卿名望众人所归,必能继绍前人」。
公顿首谢曰:「臣不肖,何足以当陛下奖劝委任之意」?
太皇太后崩,所赐遗留物,公再上章辞,不从,则又乞以助山陵之费,亦不报。
侍御史杨畏议除谏议大夫,公难之,吕大防曰:「畏曾论公,必无所嫌」。
公曰:「初不知也,除自不敢与闻,容上前别有奏请」。
三上章,乞避位,哲宗谓大防曰:「范某有时望,不宜去,卿可为朕留之」。
亦遣中使促公归府第,又遣中使促公入见。
有间,上独问公曰:「先朝行青苗法如何」?
公对曰:「先朝爱民之意本深,但王安石立法过当,激以赏罚,所以官吏急功,故为民害」。
上曰:「当时不须立赏罚」。
公对曰:「不唯赏罚不当立,付之尤宜得人」。
遂又述此意上疏,引谕精确,卒言青苗非朝廷所能行,行之终不免扰人也。
是时用二三大臣,皆从中出,而侍从言事官多不由进拟。
公上疏言:「陛下初亲政,四方拭目以观。
知人举直之化小有失当,其系不细」。
疏奏,上为之动。
而中批之人,类由密启,上乃以所得姓名质之于公,公曰:「天下治乱,实本于此,不可不慎」。
又疏言:「舜举皋陶,不仁者远;
汤举伊尹,不仁者远。
圣政之初,选用人材,正宜如此。
纵未能如古人,亦须极天下之选」。
中书省以二疑狱为不可贷,已画可,门下省复奏贷之,公曰:「门下非取旨之地,就使未安,亦当各正其职,容无辨耶」?
遂上疏言:「二囚一杀舅,一杀妻之父,皆已杀也,情虽可疑,如死者何!
若论亲党,则全无渭阳之念,顿戾寡妻之刑,公然背义忘恩,弗思投鼠忌器。
尤繄朝廷风教,不可不慎也。
请如已画」。
又言:「王存可大用,彭汝励可任言责」。
上曰:「王存如何人」?
公曰:「忠厚正直,臣所信也。
今年已七十,愿早用之」。
绍圣元年,言事者交章力排垂帘时事,人情大恐,公曰:「太皇太后保佑圣躬,欲跻天质于尧舜之上,其功烈,其诚心,幽明共所鉴也。
今人主初亲政,而议者辄自为计,不恤国是,一何薄哉」!
遂以明道二年五月癸酉诏书上之,曰:「望陛下稽仿而行,以戒薄俗」。
已而狂人赵天启作《拟试策》,传播中外,御史章疏稍取以为用,其语何止诬罔也。
公曰:「太皇太后勤劳公正,陛下尊奉备至。
一旦策题出,小人侥倖临事,致误陛下」。
又曰:「狂妄诋讦者已多矣,容之则累圣孝,惩之则恐塞言路。
不若以诏书禁约,一遵仁宗故事。
天启在元祐中已上书,诋熙宁政事为非道矣,后见其书,编管邓州」。
上不纳公言,亦不许公去。
客省副使高士敦以太皇太后恩,特旨改官,苏辙责知汝州
御史来之邵言士敦任成都钤辖日不法事,又论所谪太近。
公言:「之邵为成都府路监司,士敦有犯,自当按发。
执政累年,之邵已作御史,亦无纠正。
乃继有二奏,其情可知」。
公知不容于时,再上章乞去,语甚恳切,遂以公为观文殿大学士,加右正议大夫、知颍昌府
陛辞日,赐坐啜茶,慰劳甚渥。
上曰:「卿耆德硕望,朝廷所赖,然坚不肯为朕留。
卿虽在外,两为宰辅,凡有所以裨益于时政者,但入文字来,无事形迹」。
公曰:「敬受命」。
既到官,值兴广武埽,役下颍昌汝州,科梢草一百万。
公曰:「两处之民不习河役,方荐饥之后,加之道路阻远,乘此急难,又须数倍之价,何以堪?
异时遂以为例,则永为深患」。
力请至七八方免,然破产失业已十三四,有至非命而死者矣。
报到,闾巷田野欢呼鼓舞,如脱机阱。
方为公立生祠,会公南迁,畏事者止之。
司马光、吕公著夺恩,数毁墓碑,凡元祐时大臣侍从官例皆贬窜。
章惇以公尝断国论,遂以为党,而将因其例,上曰:「范某非党也,但不肯为朕留尔」。
公曰:「不肯留即党也」。
上勉从其请,降公一官,移知河南府
公以疾辞,改陈。
相次大防等窜岭表。
先是公未罢相,上尝问公曰:「贬谪之人,几似永废」。
公察上意甚善,特有所牵制而未果,因致贺曰:「陛下语此,尧舜不如也。
今重罪编配之人,尚理期叙复,岂兹等人不与此比?
愿陛下只用检举,候进呈,令依条则。
或有言者,亦易裁处,唯在陛下力主之尔」。
是岁郊祀,上怀公语,将因赦稍理大防等冤,而近测上意,前期奏大防等难从恩宥,遂以为永例。
公闻而忧愤,及斋戒累日,奏疏曰:「大防等年老疾病,不习水土,炎荒非久处之地,而又忧虑不测,何以自存?
迹其所罪,亦因持心失恕,好恶任情,以异己为怨雠,以疑似为讪谤,违老氏好还之戒,忽孟轲反尔之言,误国害公,覆车可鉴。
然牛李之祸,数十年沦胥不解,岂可尚遵前轨,靡恤效尤?
兼臣与大防等共事,臣有所言,多相排斥,陛下之所亲见。
臣之激切,只是仰报圣德,不为其他。
兼今内地大热,炎方想不易处。
向来章惇、吕惠卿虽为贬谪,不出里居,臣尚曾有言,深蒙陛下开纳。
又陛下常悯迁谪之人,几为永废。
臣测知圣心,亦曾乞用检举之说。
陛下以一蔡确尝轸至念,今赵彦若已死贬所,将不止一蔡确矣。
愿陛下断自渊衷,将大防等引赦原放」。
奏上,亦感悟,持意益坚,反诋公为同罪未录,遂落职知随州
方草疏时,或以难回触怒为解,万一得远谪,非高年所宜。
公曰:「我世受国恩,事至如此,无一人上言者。
若上心遂回,所系不小;
设有不从,含糊观望之际,体国爱君,亦曾有人力陈其非者。
果得罪,死复何憾耶」?
促家人束装以待。
谪命在随几一年,州事毫发必亲,客至谈笑终日,无倦色。
公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因上表乞致仕。
堂吏不得上,惧公复有指陈,终移上意,遂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命下,公怡然就道,切戒子弟,不得少有不平意。
曰:「不见是而无闷,尔曹勉之」!
间有谚者,则曰:「我两为真相,报国无状,今日之贬,无所憾也」。
或谓公近名,公闻而叹曰:「七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岂其欲哉?
但区区爱君之心不能自已,人若避好名之嫌,则无为善之路矣」。
在永三年,人不堪其忧,公处之有馀裕,非医药方书未尝经理,非修身行己不以语人。
作棺衾,以俟瞑目。
上即位,皇太后听政,南迁流人例徙内地。
以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邓州居住。
二圣将复用公,而意若未得伸,乃遣中使永州,就赐银合茶药,问劳委曲,曰:「二圣甚知相公在先朝言事忠直,已虚位待相公,不知目疾如何?
用何人医治?
只为左右有不是当人阻隔相公」。
公顿首谢。
又云:「太后相公,官家即位,行事如何?
天下何说」?
公谢曰:「唯鼓舞圣德」。
又云:「天下有何不便,但奏取来」。
公对曰:「敢不奉诏」。
又云:「邓州莫且去否」?
公对曰:「已出望外,如归乡里」。
又云:「离阙日,二圣再三命某言,太后在宫中,皇帝在藩邸,甚知相公是直臣」。
公感泣不已。
俄进公右正议大夫提举嵩山崇福宫,许归颍昌
遂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乙宫使
召赴阙供职,而公病矣。
诏书有「岂唯尊德尚齿,昭示宠优;
庶几鲠论嘉谋,日闻忠告」之语,公捧诏感泣,曰:「上果用我矣。
目明全失,风痹不随,恩重命轻,死有馀责」。
将至畿内,上又遣中使赐银合茶药,促公入觐,仍宣谕渴见之意。
公曰:「老臣昏忘,不可勉彊」。
中使曰:「朝廷自有优礼」。
公曰:「老臣命薄,虚蒙圣眷」。
继又遣中使赐银绢各五百,以继道路之费,仍遣国医诊视,医药所须,并出内府,一钱不得取于公。
又敕须公病愈,乃得归。
公乞免供职,许归颍昌养疾。
上不得已而许,后见辅臣,问公安否,乃曰:「范某得一识其面足矣」。
久之,上知公决不能起,始命上宰
公既安里第,有间,疾少瘳,念医者在门,不许受私谢,乃以天宁节所得冠帔,请改其服色。
上批其奏曰:「冠帔可留与骨肉,医者之服色已依所请。
卿有忠言嘉谋,宜时陈奏,以副朕眷待耆德求治之意」。
公上表谢,遂复告老,寻降诏不允。
比诏到,而公薨矣,实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二日也,享年七十五岁。
正旦坐受家人贺如平时,明日若熟寐,然家人视之,则公逝矣。
前期戒诸子殓如古人,周身之外,不得侈一物,葬务至约。
口占遗奏以授诸子,历叙家世遭遇,晚被厚恩,不得一见上为不足。
言不及私,唯指陈切务数端而已,读者益知公为不可及也。
又令遍别庙堂及侍从诸公、内外知旧书,其大致则欲尊王芘民,竭诚尽瘁,以辅成圣世也。
上览表震悼,时东朝晚出,中外缟素。
辅臣进见,语及公,上为之出涕,尤叹恨不得用公也。
得遗书,痛悼嗟惜,益期不负公之嘱。
颍昌之人无不挥洒,而远近来哭者无虚日。
上遣中使密赐银三千两,且宣谕曰:「非常典也」。
抚慰诸孤,索其所须无纤悉。
问欲敕葬否,诸孤以治命力辞。
寻敕颍昌河南府给其葬事,赐其墓碑曰「世济忠直」。
添差婿蔡毂通判颍昌府,专督丧舆及存恤丧家诸孤。
卜以四月十日葬公于河南府河南县万安山下文正墓之西北。
初,楚国之娠也,梦步月中庭,有儿自月中下,以衣裾承得之,明日生公
既就学,昼夜不少休,夜坐帐中,灯烟所薰,帐顶如墨色。
后公贵,魏国出以教子。
其在襄城,有贵公子挟进士第筮仕,方初歆艳一时,公颓然其后。
政事之馀,从诸公劝讲,赋咏为乐。
尝赋「秋风吹汝水」,读者已知为公辅器也。
文正墓碑石未得,而葬之日且逼,公衰服行哭,密有所祷,遽得之道左。
逮公将终,颍昌城内外林木俱冰。
集贤殿修撰唐义问与公久游,且相好也,亦起自谪籍,而归遇公于鄂,相语甚款。
公折简抵义问曰:「某非久就木,后事愿公證明」。
公捐舍馆,义问适守颍昌,凡经理陈请,切于己事。
虽气类相求,亦公精诚,前有所托也。
文正即世,遗二稚子,一男一女,甫七八岁。
公教养至于成人。
男为名臣,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女嫁令族,封和义郡君
又公伯姊嫠居,公为给事中,请以所得恩典改授冠帔。
帘下谕政府曰:「范氏,文正公女,宜特赐,何必改也」!
公草谢表,曲尽感遇之意,后亦以公恩封高平郡太君
公有文集二十卷、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二十卷。
公内刚外柔,端亮不挠,其正身齐家,以至许国爱民,皆得之天资,而本于平易。
不宿怨,不吝过,不苟近利,不邀虚名,未尝忽细故而不亲。
常欲以天下如一堂之上,人心如己之心,利害休戚皆欲与之
尝曰:「我平生所学,唯得忠恕二字耳」。
食不重肉,亦无所择,衣才蔽形体,不事华靡。
暑月必袭衣,见子孙必冠。
所得锡赉,入手尽散。
任子恩必先疏远,故其仲子垂五十而官未寄禄,幼子与五孙犹未仕也。
位宰相如布衣时,无好恶,不以声色加人。
政府,赐予才在门,径以广义庄。
归自南迁,家人衣食将不给,所赍金帛均给亲族,曰:「上不忘老臣之赐也,幸此恩」。
论事周旋,油油翼翼,唯理之得,唯陈请之通而后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上自人主信其忠,士大夫服其义,武夫悍卒、匹夫匹妇怀其德;
外至夷狄,皆知其名。
其为留台也,一时耆德多在洛,公与司马光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酒数杯,过从不间一日,洛中誇以为胜事,而天下唯忧公不起也。
方其在永也,天下固未尝一日忘公。
其召而来,天下跋首以望其用。
其病而归也,天下犹幸其复兴。
至其薨也,莫不嗟咨太息,或至泪下。
故其历事五朝,用舍出入踰五十年,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
方晋叔向、唐裴度虽近是,而彼则不能无少愧矣。
夫人王氏,天章阁待制质之女,魏国夫人,卒于永州,今举以祔。
五男:长正民,单州团练判官
正平
次正思,宣德郎
次正路,次正国。
五女:嫁将作监孙,朝请郎荆湖北路转运使庄公岳奉议郎司马宏承议郎蔡毂,通直郎郭忠孝
正民、正路、崔氏、马氏二女皆先公卒。
孙七人:直彦,宣义郎
直方,郊社斋郎
雍、直英、直清、直举、直孺。
女一人,嫁长安李琥
曾孙一人。
公虽笃于恩仁,然非其义,纤介不以假人。
教子弟则曰:「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要须造次颠沛必于是,则所以谓有为亦若是,岂不在人耶」?
故皆表表自起,士大夫指以为劝。
公尝曰:「人材难得,欲随事有用,则缓急无以应手。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储之以待,其如病者何」!
故虽以人材为己任,每有荐引,必先公议,内举有所不避。
其不可,则人君所主,亦必争。
元祐中尝实封手诏,委公荐士,公具十馀辈上之,后皆进用,亦有至廊庙者。
上以为公知人。
性不欲生事,不欲挠人。
其归葬兄也,廊庙先以属河南府,将以为助。
公既葬而后见太守,守问公曰:「卜葬定何日」?
公曰:「已葬矣,姑一见公而去」。
守惊曰:「何不一相及也?
庙堂诸公皆有书以见托,今将何以报之」?
比其薨也,前饬子弟无以后事累公上,皆取给于私力,而亦不可以烦人也。
公之再相也,帘下非特知公之贤,亦将有所托,故其引文正以赏公,其意可知也。
公亦感激遭遇,期以身尽,而哲宗亦察公之忠,咨访眷待,不与他等。
然退而寒之者至矣,公虽披见肺肝,上亦无从可知也。
呜呼,之仪既铨次公章疏,每至抑扬论列之际,未尝不掩卷而叹,亦或至于堕睫也。
盖无一语不出于诚意,无一事不切于物情,或所指者小而所戒者大,所陈至近而所及至远。
其言而未行也,亹亹如理棼丝,必至于缉而后已也,丁宁反复,愈挫愈励,甚者如救焚溺。
其已行者略,而不行者详。
窃以问公子,其子曰:「此先公微意也。
已行者,君臣一心而信矣,所以略;
不行者,将以示吾君优容听纳,臣下屡渎而不厌,所以详。
既互见君臣一时相与之盛,而又可以为来者之劝也」。
使公之言行于熙宁元丰间,必无元祐之更张;
尽申于元祐中,必无绍圣元符之已甚。
是上虚心必有待于公,而公病矣。
所谓「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与有阴德者,必飨其乐,天下孰不有祷也?
而公弗顾以往,其果有命耶?
抑物理自有其数也?
观公终始一致,白首不渝,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于斯可以无憾矣。
一时之语,固不得而加损,姑撮其切于事者载之。
盖非其语不见其实,故不得而简;
尽其文不出其事,故不必备。
使读之者耸然必作而欲有所为,则如公临之而致不朽之托,公既有所命矣。
或曰,孔子作《春秋》,而定哀之间多微辞,是不能无所避就也。
然则「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无道,危行言逊」。
执笔者固当论世而言,亦当知尽万物,不能易己之重,庶几不负公之记,而异时可以下见于公而无憾也。
谨状(《范忠宣公集》卷一九二○。)
彭汝励:《宋史》本传作「彭汝砺」。
吴山人远游观地理序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三、郑所南先生文集
天下之人,天下之事,莫不以立心为本。
立心正,事罔不吉;
立心不正,事罔吉。
苟不然,虽能之,非福也,盖古今不易之论也。
子挟地理学而游,且誓以大地之心为心,是知所立心矣。
子亦知夫地乎?
地未尝有封畛也,而人封畛之;
地未尝有彼此也,未尝有取舍也,而人彼此之,而人取舍之;
地虽能生万物,能载万物,地亦莫知其所以然而然。
地之为地溥矣!
子果能誓以大地之心为心,则子之为子亦溥矣!
子抱清淑之气,英迈之目,飞步九州,流视八荒,若出空中而俯地下,日日岁岁,贯于心胸,竟不见有他物,惟见满眼皆大地耳。
直将身而为大地,剖大地心髓,涤剔而细辨之。
大地虽茫芒,然尽落在吾子双眼中。
故凡所至,曰某地如何,曰某地如何,咸契其事,岂非立心之微验与?
倘得誓父母之心以为心者,与子相见,口未言而意先化,子必持平日以大地之心为心者,心祷于上下神祇,期必无愧于所志所学。
此欣然,彼欣然,天欣然,地欣然,天地必开子之双眼,灵子之双足,一踏竟踏于此处。
地密而天近,山正而水妙,龙舞而进角,虎蹲而跪爪,鬼悦于阴幽,人庆于阳明,此奇地也,得之大喜。
希有希有,以此为孝子顺孙办事,奇哉!
天地不与斯人而谁与乎?
庶几不负子之以大地之心为心也。
是故彼之心,既能一心誓尽至孝之心,上当乎上天之心以为心;
而此之心,亦能誓溥至诚之心,下通乎下地之心以为心。
天也、地也、彼也、此也、合四者为一心,决当得上穴。
彼之心虽克尽至孝之心,复妄想以利自己子孙为心,而此之心,但以尽所学而为心,恐亦得中穴。
彼之人事或未至,而此虽欲神其术,天地将封其吉地,而藏于子双眼之外,子纵剖心竭术,终岁求之,何从而得其地邪?
又况后世之人,两伪相对,以貌相劫,一吝以虚礼饰其情,一贪以大语市其术,而共失之。
各以小智微巧,欲盗天地之机,可乎不可乎!
吾尝以后世之心,试子之心,子愤愤作色曰:「吾决不如是,惟尽吾之所志所学而已矣。
事了而去,安肯回顾!
或不与我合,富贵之人数数挽破我衣,焚香致祷,求我驻足,我已飘飘遁去」。
果如所言,诚大异于他人所学。
子来吴,皆不识子之心之学,举足即行,见天愈大,见地愈阔,终有与子相合者,相遇于数千里之外,以心照心,一见而醉,是真识子者也。
他年相见,必空天下山水矣!
王希正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蜀阜存稿》卷三
月岩王希正不到蜀溪十年矣,余雅不喜言命,不识之,然往往闻其直言多验,因呼而问焉。
希正曰:「某不佞,据术谈真造化耳。
一动于微利,辄颠倒是非,变乱祸福以相媚悦,他日何以见君子」?
余曰:「噫,乃今而闻斯言也!
子挟此行天下,闻而喜者固多,愧而怒者当亦不少。
虽然,遇佞人则危,遇君子则亨矣」。
希正拳拳求著语,因书以旌之,且以为世劝。
吏部巩公墓志铭绍定二年正月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平斋集》卷三一
靖康建炎间,中原学士大夫多辟地南徙。
巩至自东平,吕至自东莱,爱宝婺溪山之胜,家焉。
地偏俗古,文物未振。
山堂先生首以北方之学授徒,著录常数百人。
吕成公继讲道明招精舍,负笈坌集,声气薰浃,渊源濡渐,类为世闻人。
公讳嵘,字仲同山堂季孙,成公门弟子也。
幼神气明粹,风骨凝重。
大父爱其似北人,曰:「必昌吾宗」。
长偕兄丰执经明招,钩邃摘幽,神接心领,出语辄破的,同舍敛衽避其锋。
淳熙二年第,授严州建德,调淮西总领所准备差遣,以格知徽州歙县
忧免,起知处州丽水县
当路交荐其材,入提辖榷货务都茶场干办诸军审计司,迁太学博士,进大理寺丞
出知严州,未踰月,改邵州
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职事修举,直秘阁,因其任,七十馀年旷典也。
侍右郎官,以烦言畀武夷祠。
起家知温州,擢江西转运判官
比年丐闲,有旨入奏。
未行,除司封郎官
罢,奉鸿禧祠。
祠满,检会续食而春秋寖高,浩然已忘世故。
垂车得请,日杖屦溪山间,弄花漉月,昌羊忘返,曰:「佚我以老,上恩深矣」。
宝庆丁亥三月庚申,终于武义里第,享年七十有七。
积阶至中大夫,爵须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初尉建德,世其官,拯溺字荒,不遗力,父老谓有祖风。
淮西总臣被命筑历阳仓、修采石战舰及体访沿江军政,举以委公,条画详明,悉当上意。
一日大军库延燎,拔帜登屋,周麾而呼,曰熸士力者赏,众奋火扑,观者勇之。
歙十有八乡,讼牒丛夥。
公日听乡二,操约御详,庭空如水。
丽水以抚字寓之催科,如治歙。
前积负郡逋累百万,郡胥利其稽以索县赇,县胥乘其索以重民扰。
公曰:「此无补于州,而厉民以饫吏,可乎」?
力白守刊其籍。
编户以役破家者相踵,为去所以蠹役者,民争应恐后。
东南仰茶盐为国计,三榷务总于辖官,讨寻源委,如理家事,吏莫敢欺,岁入数倍。
富商木筏之讼,府尹掣于交谒,改属于理。
公当承鞠,慨然曰:「天岳临安府,可乞送耶?
避嫌止当送邻路」。
白于朝,从之。
审计轮对,论催科筦榷之弊甚力。
暨为学官,适有诏以火灾求直言,谓学校公论自出,不可徒应故事,上书陈时政阙失,多所指切,大略谓兵端不可开,权奸忤矣。
未几予郡,陛辞,论外攘当先内修,复寓兵不可轻用之意。
自信不挠,朝誉藉甚。
江右剧贼方棘,邵与溪洞接,蛮徭性狙易动,至即增埤浚隍,肄射缮甲,以折奸萌。
发储劝分置六十四场,赡恤饥羸,一郡帖然。
冶司孝宗朝定铸额岁十五万缗,积久寖亏,六不及一。
公推原弊端,知楮轻丱重,售不酬费,故入少而铸亏。
乃使楮与丱各时其直,轻重足以相权,坑丁竞劝,丱务倍入。
先是冶卒窳惰,多遗丱泥滓中,有司莫之察。
公置局淘洗,所得皆精良,于是尽还故额。
俄兼宪节,积潦薄番城,民庐半没,叶舟掀舞,家访户历周恤之,见者引手加额。
永嘉始至,访名儒之闾问所宜先。
以海濒逐末者众,首劝民务本业。
适岁大比,增辟贡闱以受多士。
士狃积习以逞,试之三日,躬警护于棘外,有贵游子挟醉号呶道上,莫敢何,亟械于市,曰:「士不自爱者视此」。
讫事无敢哗。
榜揭,校艺官例亟行,缓则群噪遮境上生可否,公故宴留,至累日乃去,前所未有也。
时严海道之防,得旨造蒙冲二十艘。
掾属请下诸邑,公不可,捐利诱海商二十人,人造一艘,按期办集,符不及民。
漕台以官军讨捕剧贼,日费供亿,公私告匮。
公综理纲条,补窒罅漏,漕计裕而民不知。
和籴至百五十万斛,皆商贾愿出于市,尽革敷配之弊。
十一州上供,岁团纲六,有无相影数多亏。
公区别窠名,使不相紊,卒复其旧。
豫章一再摄阃,岁和物阜,政平讼简。
时往来东湖书院,与诸生以义理之学相讲磨,士风为起。
释奠,帅守宿学必露刃以卫,曰:「此何为者」!
却之,士服其知体。
去之日,邦人揭帜追送,拥车后先,有经昔不能舍去者。
性静正夷博,居官未尝泽辞色、贳声光以媒进,而儒术吏能每为时所不舍。
与人不植崖异,周旋委曲,惟恐失一士之心,至不为利回义疚,虽议其介不顾也。
平居细谨,动中徽墨。
及仓卒应变,多出度外。
邵阳、番汭、江右凡三斩暴卒,弭患未萌,其识权类此。
为政务因其俗,未尝容心,终归之爱利,民多绘像祠之。
始生踰月而孤,与兄相依为命,白首无间言。
母杨夫人,通《孝经》、《论语》、《毛诗》大义。
所至奉版与行,日请所以为政,如丱角口授章句时,乡党称其孝。
爱书,一过目终身不遗忘。
作文期于有用,非精粹不轻出。
有《厚斋文集》八十卷,藏于家。
其先出晋士庄伯,世为真定人,后徙郓。
曾祖焘,左奉议郎,赠通奉大夫
祖庭左承议郎,赠太中大夫
父法,赠正奉大夫
娶何氏,继高氏,先卒,皆赠令人。
子友闻,儒林郎台州司理参军
贲亨,蚤卒;
友说,从事郎,温州司户参军
孙端祖,从事郎,江州瑞昌县
延祖
孙女一,曾孙男女五。
绍定己丑正月庚午朔,诸孤葬公于金华县寿溪原。
友闻以某辱公知最早,重趼请铭。
呜呼!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而三公不易其介,卒穷于三黜。
公遭时且乡用矣,云出辄还,膏施未光,其囿于命也耶!
铭曰:
可欲之善,莫难于有;
中庸之德,莫难于久。
何以有之?
典则世守。
何以久之?
源流师友。
公祖山堂,而师东莱
学贯体用,根干条枚。
气定心夷,求福不回。
累麾再节,用不尽材。
孰亏孰成,蜕和委顺。
易箦琅然,忠孝其训。
有菀彼阡,山晖木润。
过者式之,我耆寿俊。
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金石苑》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道光《荣县志》金石卷一四、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太常博士王潜夫元丰末非辜失官,元祐丙寅八月十五日,以宣德郎终于南荣私第。
终之日,其夫人向氏年三十六。
三男子:长曰廱;
次曰庠,年十六;
次曰序,年十四。
夫人执二子手泣于柩前,曰:「未亡人不能雪吾夫之横逆,复夫之官。
庠、序未有成立,终不葬此柩也」。
于是专室静居,命诸孤从贤师学。
夫人于钦圣宪肃皇太后为从祖姑,钦圣闻其守志立节,又怜二子白身,首思官庠,庠以逊序。
兄弟力学能文,崇宁初偕贡礼部,不第,庠谓序曰:「吾弗隐,谁侍吾母?
子弗仕,孰大吾户」?
已而庠以侍母,凡一十一次坚辞聘诏。
序两献文,入等。
稍迁都水监丞,治塘堤有劳,三岁五迁,大夫,遂封赠潜夫朝奉郎
二子泣请于夫人曰:「母之教子志已成,父之官已复而有加矣,庶可葬乎」?
夫人许之。
既而完窆,而夫人亦殁,遂合祔焉。
夫人之懿行孤节,冯澥既志而铭之,又谓「潜夫为前辈不及见而知之,盍求与潜夫同时伟人,纪其详以信天下后世」?
庠、序以书来曰:「唐人铭志,子孙不得柳公权笔,以为不孝。
昔者先子获交于吾乡先生无尽公,诗编简牍秘于私家者,具存也。
先子之平生及其诬服抵罪,乡先生固知之矣,茍无一言之赐,则庠、序不孝之罪,终天何赎耶」?
予难曰:「尔父之为人,吾与范蜀公、何济川深知之;
尔父之得罪,吾与诸人盖尝扼腕。
当不幸时,尔未克有知,予与诸人窃叹而无及焉。
今庠也太学定八行全备,为天下第一名,上于朝,又以从官之请,旌为廉逊处士
序也以仕宦褒显,累迁太中大夫,擢徽猷阁待制、知三城,又亲赐进士第
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质于人,必质于天,二子何必以吾文为孝之尽哉」?
勿已,则杨天惠所作《双溪先生传》尽之矣。
传曰:先生名梦易字潜夫,其先京兆人,□□□德,曾祖蕴舒。
方蜀盗引众围州,危甚,蕴舒夜缒出,乞邻救城以完,州人德之。
蕴舒生长钧、长锐,当淳化初顺贼扰掠过荣,长锐又有完城之仁。
长钧生伯琪,赠殿中丞
伯琪与其母。
□□□□居四十年,雍穆无间语。
有三子:长梦禾,仲梦得先生季也,俱以孝友闻,能世其家法。
御史陈谕美之,以「韡鄂」书其亭之颜,荣人号为「义门王氏」,州上其行,乞加旌表。
潜夫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绵州法掾
始到,转运使巴西滞讼数百牒,命理之,皆办。
异其才,率同列交荐,迁石照
邑民喜鬻狱,□卫氏子挟母以欺兄,其兄乃前母之子,狱久不决。
潜夫察爱憎均□□使母子如初。
有一家三人,夜渔于峡口,为盗并杀,溺其尸而舟在。
潜夫悉□濒江民,听其辞色,疑二恶少,械系閒所,使人□□伺察之。
时纵鼠以出,示若无人,二囚私语曰:「姑忍之,行不死矣」。
按下人突出就證,囚遂服罪,一县称神明。
前此,苦徭役不平。
县占籍户三千,而下户无门番□。
潜夫钩得冗民隐避者数百家,劳逸始均
州因命潜夫正卫籍,甲乙有差,率十岁为一周。
遇岁饥疫,出私钱十万,设糜淖,储药石,为吏民先,所活甚众,邑人述《惠政录》刻于石。
再调□石,复有能名。
开封尹傅求右军巡判官,数雪冤抑,有异状,增秩一等,除通判果州
潜夫久摄守,大兴泮宫,邻郡皆有来学之士,盛闻四川
州滨涪江,屡齧城郛,潜夫亲□其灾,筑西面堤二里,增府属之楼观,利及于后。
熙宁役书新下,有司不谕德意,潜夫以税定(缺二字)十取三以为式,比一路最轻平。
普州,得之。
值在势者不悦,以事免。
造朝,舒国王丞相知其才,将用之,会出□□授兴元南□县,移擢兴州
蜀司运入秦,艰于募民,滞留乾没,岁以万数。
潜夫备奏公私之弊,宜放邮传法置递兵便,仍预言曰:「臣今所陈,贻当职怒,或以他事中伤,臣不敢惮」。
上可其请,自是岁办边计,郡邑数千里,免抑雇妨农,因以养游手,万家至今赖之。
时当职果怒潜夫专达,诬以私役保正,被谪还家。
潜夫治归来亭于徙居双溪上,坐客常满,因□客曰:「陶渊明从人得酒乃一醉,度一月醉几何?
吾乃日有酒以延客,岂不优渊明耶」?
初,荣之盐井,籍民熬输,岁久澹竭,□□□□以偿虚课,祸逮子孙,悉捶挞无完肌,独免有禄之家。
明□□郡守李畋患之。
公之伯父及殿中公率众闻于州,按法,官户免色役,而不免科配,请以官户煎,遂纾一方之困。
既还朝,力言于孙文懿公,孙以序美之,曰:「抗意恤民,古君子也」。
□□痛疏其弊,章上,不报。
厥后有禄者兴讼,将诡法中王氏,殿中公衔冤先逝,亲脱兄于□,兄亦□卒于狱,众切哀恸。
潜夫既成童,伯仲力教登科,虽蠲本户之输,泣曰:「吾父为众之公心,□不伸于泉下乎」?
白州县,不听,则言于使者省部,又不听,则移书宰执
最后陈公希亮判三司户部勾院,以其书闻,乃还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
命下之日,乡闾感涕,又岁蠲三十馀万斤。
自是盐赋遂轻,民得苏息,皆潜夫父子始终之德。
潜夫虽不极于荣,今流庆后昆,天定胜人,岂诬也哉!
又喜诱掖后进,闻人一善,若出诸己。
济贫赈困,尽其诚心,固宜有后也。
杨天惠传大概如此,亦几以增损矣。
潜夫特恩太中大夫,序累遇郊礼,今赠通议大夫
女三人:长适□□朱立,次适中大夫鲜于之武,季适承议郎元淳
孙十三人:凤宝、环宝、楚宝、贤宝、儒宝、道宝,早世;
孙,迪功郎
公孙、桐孙、卿孙,承奉郎
孙、庆孙,通仕郎
兴孙,承务郎
曾孙四人:曾慧、曾光、曾□、曾封,尚幼。
无尽居士表其墓曰:予读《李邕传》,见其以文章直气,为奸邪所恶,诬以重罪,使吏平治,事出吏口,迫令手书,未尝不掩卷流涕而叹曰:「安得宽平之人,使之治狱为吏哉」!
李邕之狱例之,则刻木画地,自昔而然,岂矢人不仁,出乎其术;
抑蝮蝎之性,异形而同毒哉!
王潜夫,乐易急义人也,身死之后,交游散矣。
后二十年,二子卓卓有立,能从冯长源、郑少微、杨天惠文以显亲之名,又拳拳终不释予。
予惟天之报施至微,而不可昧。
曲于人者,天必直之;
殃于人者,天必庆之。
潜夫之后,方大而昌,尚何辨哉!
尚何辨哉!
顾命论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八、《横浦先生文集》卷一○
顾命之义,以谓成王将崩,顾祖宗基业传之后嗣而有付托之命也。
抑余尝怪尧、舜、禹、汤、文、武亦圣矣,而尧无顾命,舜无顾命,禹、汤无顾命,文、武无顾命,何哉?
呜呼!
死生之际,鲜有不乱者。
故《春秋》之法,尤严于死,盖人君之死也,必居正寝,不死于妇人之手。
其书法曰「公薨于路寝者」,得礼也。
书「公薨」而不言所在,则深痛之也,鲁隐公是也。
孔子作歌而死,曾子易箦而死,子路结缨而死,子张有「庶几」之言而死,此皆圣贤之盛事也。
尧、舜、禹、汤、文武无顾命,则已见其死时,乃平生典谟训诰中事耳,岂亦为异事哉?
此所以无顾命。
至于成王,特中材之主尔。
周公大圣也,而疑之;
管、蔡流言也,而惑之。
曾不若昭帝之于霍光孙亮之辨鼠矢也。
平时如此,死盖可知。
及夫周公为师,召公为保,太公在前,毕公在后,四子挟而维之,一日即位,天下廓如也。
观《周官》之敕戒,《君陈》之训辞,森严尊大,俨乎如天帝之临北极也,此盖学问之力也。
至其将死也,而告命明白如此,真可谓难及矣,此所以《顾命》之篇,而列于左史焉。
孔子取之,盖以诏天下后世人主勿自弃也。
成王前日如此,而后日乃不可及如此,可不自勉乎?
其意深矣。
或曰:太甲亦前愚后智也,何以无顾命?
曰:太甲悔过之语,已足以见其所存矣,而伊尹乃告之咸有一德之大,顾不了死生乎?
此所以不载也。
或去或取,皆圣心之用,学者当深穷之。
张龙公碑跋(〔乾宁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三、《集古录》卷一○、《六一题跋》卷一○、正德《颍州志》卷六
右《张龙公碑》,赵耕撰。
云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
隋初明经登第景龙中宣城
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
公罢令归,每夕出,自戌至丑归,常体冷且湿。
石氏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郑祥远亦龙也。
骑白牛据吾池,自谓郑公池。
吾屡与战,未胜,明日取决。
可令吾子挟弓矢射之,系鬣以青绡者郑也,绛绡者吾也」。
子遂射中青绡,郑怒东北去,投合肥西山死,今龙穴山是也。
由是公与九子俱复为龙,亦可谓怪矣。
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见其林树阴蔚,池水窈然,诚异物之所托,岁时祷雨,屡获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
言礼部考试之弊奏至和二年十月 北宋 · 朱景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一
礼部试日,以巡铺官察士子挟书交语私相借助。
而贵游子弟与寒士同席,父兄持权,趋附者众,巡铺官多佞邪希进之人,为之庇盖,莫肯纠举,都堂主司,纵而不诘,上下相蒙,寒士寡徒,独任臆见,譬如战斗,是以一夫之力而当数百人也。
请令寒士与锁厅者同场别考,则势均力敌,可绝偏私。
宋故朝散郎邕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边溪峒都巡检事兼提点买马事竹洲先生吴公儆行状 南宋 · 程卓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五、《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南宋文录录》卷二二
曾祖师政,妣程氏。
祖俊,妣汪氏,继妣魏氏。
父舜选,故任奉议郎、赐绯鱼袋;
妣金氏,封安人
公初讳称,避秀园讳,改曰儆,字益恭,其姓也。
吴自泰伯以国得姓,其子孙散四方,谱牒不可考,独居休宁者最盛。
公之高曾世以长者称,薄取而厚施,视籴之贵,平其价以出之,施及旁郡,全活者甚众。
奉议公,袭德弥厚
一夕,与夫人金氏坐月下,有二星飞入怀,众异之,曰:「其吴氏种德之徵,有子之祥乎」?
已而,宣和之甲辰,果生国录公俯;
乙巳十二月之朔,又生公
公生而颖悟,日诵千馀言,十岁属文,已能道老生宿儒之所不能道。
弱冠,与国录公游太学,时四方之英俊萃焉,月与角笔墨短长,辄居首选,侪辈相与叹服,为之语曰:「眉山三苏江东二吴」。
上舍高选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明州鄞县
三十二年,遇恩升修职郎
隆兴元年,获强盗,改承事郎
二年,差充婺州教授,不赴。
乾道二年,差知饶州安仁县
四年,转宣教郎
七年,丁母艰,服阕。
淳熙元年,转奉议郎通判邕州
五年,任满,转承议郎
被召上殿,除知州,兼广西四路安抚都监提举钦廉等州盗贼公事、沿边溪洞都巡检使、兼提点买马事。
亲老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
六年,转朝奉郎
七年,转朝散郎,差知泰州,丐祠,复主管台州崇道观
十年,致其仕。
淳熙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享年五十有九。
公天资雄浑,学该体用,高远而不为迂,切近而不为陋。
上下数千年间世变升降,制度因革,灿然若指诸掌,而能剂量之以道;
出入诸子百家,天官稗说,靡不洞究,而能折衷之以圣人之经。
故其发为文辞,涵蓄演瀁,严洁渊奥。
每一引笔,若飘风骤雨,不可止遏,旁观骇立悚汗,而公初未尝屑意也。
公英迈慷慨,忠义激烈,虽穷居厄处,抱膝长吟,常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隆兴天子锐意北向,效奇献策者无算,公独怃然曰:「是碌碌者钓取爵位耳,乌足与语大计?
使吾得当一面,提精兵数万,必擒颉利以报天子」。
盖公平日之志也。
当时宗工钜卿晦庵朱公南轩张公、东莱吕公龙川陈公、梭山陆公、石湖范公、止斋陈公及知名之士数十人,皆与公友善。
公之倅邕也,南轩以书告晦庵曰:「吴益恭忠义果断,缓急可仗,未见其匹」。
及归自邕而得对也,南轩书「孔子之、曾子之勇、南方之强」三章以谂别。
既而又以书相劳于中都,曰:「益恭才气事业,乌可掩抑,对扬忠言,必当上意」。
龙川则反复太息,遍告于东莱石天民曰:「此君蹉跎,日以老矣,今兹得对,或有遇合之理」。
其为一时名公所慕重盖如此。
初,公未第,为太学录,时天子厉精,以逻卒廉察中外,一日且至胶庠,公曰:「此曹挟小忠簸弄耳,今闯足至此,异时六馆之士以非所宜言与大不敬论报,岂不上累圣朝」?
执而笞之曰:「国有令,汝无故乌得辄入」?
卒噤受笞,去不复至。
盖公之风裁峻整,临机果决,已见于为布衣时。
得第尉鄞,鄞并海,盗出没,鬼神不可踪迹,间来掠民家辄去,朝廷虽宿将重兵,不能禁。
公潜布耳目,盗所至辄知之,单马径造,捕者随至,盗惊谓神。
卒有先登被创者,公解驼裘以衣之,亲与傅药,士卒皆感慨争奋,愿空贼以报。
及宰安仁安仁号冷邑,公至则肃吏厚民,薄征缓赋。
异时负贩少有至者,公立为会市,会之日,官无征敛,市不二价,约束明肃,商贾四集,皆得所欲以归。
于是井邑饶富,江东壮县或愧焉。
时岁大旱,公度民将艰食,预约一县户口所需米若干,令富民储蓄以备,境内赖以不饥。
会旁境饥民百十为群,攫食偷活,恶少年乘之为盗,势骎骎且犯境,州人以为忧,遣兵数百戍之。
或有劝公避者,公奋然曰:「吾为令,顾委命若等,是谓草间求活
吾宁与贼死,况不必死乎」!
籍丁壮阅之,公驰马横槊其间,声势张甚。
有无赖子袭旁邑,所为者法外,出新意杀之以令,盗闻之,皆恐惧缩颈不敢犯。
事已自劾,不报。
然不便者从而媒檗之,以是坐累数年。
公尝言于孝宗皇帝曰:「盗贼弄兵,惊陛下之赤子,甚至阻山泽杀吏士,遣大将发重兵而不能定,皆由帅宪、守令罢软不任职,治之不早,以至滋蔓难图」。
仁哉斯言!
使安仁非公,盗滋蔓矣。
法吏乃反以为公罪,此识者所甚痛也。
通判邕州,沿边溪洞蛮獠少不得意则反侧,南轩张公经略广右,有疑事悉以咨公,置邮筒往来,筹画日至再至三,公曲为之尽,毕就条理。
郡阙守,檄摄郡事。
自杞蛮者,势强盛,服属化外诸国至羁縻州境上,其人皆长大,勇悍善斗,岁数千人至横山市马,日益横忽。
其酋必程持国书来争论,淳熙三年蛮人与其官兵相杀伤,因及十馀事,以乾正为年号,州人大恐。
公严兵庭见之,其词色骄甚,公责以「汝国本小小聚落,只因朝廷许汝市马,岁得银帛二十馀万,今三十年矣。
汝国以此富强,役属诸蛮。
若忘朝廷厚恩邪,辄敢妄有邀求?
吾当闻诸朝,绝汝买马之路」。
又以不用本朝年号,且犯庙讳诘之。
酋遂屈服。
田州下闭洞首领凌谧,以掠良民与化外诸国为市,人易金一两,伎艺者倍之。
每岁上边买马,遣丁夫除驿道,辄为掠去,公屡委所属追问,谧不伏。
以兵擒之,枭首于市,远近称快。
又有安平州酋长李棫,藏匿逃逋,窥伺叵测,累年帅宪不能治。
州有虞兵逸去,公大书尺纸示,如期而来,且惶惧遣使以书币请罪,公责而释之,还其书币,叹往时太守率以贿迁,公清如水,吾敢慢乎?
于是两江五十馀洞,告戒部落无有犯者,且曰:「吾宁贫穷,毋犯吴公」。
留邕三年,绩效不可殚纪,南轩露荐于朝,得旨赴都堂审察。
去之日,若士若民,若吏若兵,合数千人遮道流涕,奔告诸台借留。
公陛对,首论恢复:「天下之大势有二,天下之大计亦有二;
有纷纭未定之势,有立国相持之势。
纷纭未定之势利疾战,立国相持之势宜缓图。
海陵即世,中原之势几至纷纭,诸将反不能渡淮而发一矢。
王定位,南北之势复成勍敌,张浚、虞允文乃欲长驱以定中原,进退缓急皆两失之,此功业所以未建。
今之议者不察,持茍安之说者欲保守江左,为欲速之计者便谓中原可平。
臣未尝不痛惜于斯也。
臣愿陛下治兵积粟,涵勇韬力,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乃以舟师出其东,兵出其西,且战且守,稍稍前进。
东自齐以图晋,西自陇以图秦,为祖逖、谯梁战守之谋,而无桓温、刘裕深入远斗之患。
会逢其适,纠合诸侯之兵而以武临之,一戎衣而天下矣。
若彼此势钧而力敌,虽一兵一骑不可轻动」。
闻者始知公规略宏远,区画精密,平日慷慨自许,非孟浪叫呼者也。
使公获展其志,应敌著数,各随局面,如环无端,功业可量也哉!
及论自杞蛮、二广官吏与治贼之方,皆切中事机。
孝宗皇帝嘉奖,欲除公御史
适邕又阙守,上以马政为忧,复以邕管属公。
奉议公已八十,公曰:「吾奉亲以往乎,亲且老,离井里以戚吾亲,非孝也。
上方以孝治天下,其念我乎」?
力请,上为恻然,予祠,已而思之,擢知泰州,复以亲老请祠。
公孝友出于天性,常视奉议公嚬笑以为欣戚。
所居之前有洲,广数亩,旧种竹,苍翠可爱,奉议公乐之,于是结庐其上,环以秋冬不凋之木,日奉觞酒,怡愉其中。
又以馀閒与从游之朋穷经论史,考德订业。
四方之士闻之,负笈而至,岁数百人,居不足以容,或相率结茅其傍,因号为竹洲先生
公分斋肄业,如安定湖学之法以教之,士由以成材者,有方公恬首春官汪公义端首胪传,其他簪佩满州县。
言有章,行有操,官有业,问有学,未有不自竹洲之门者。
公之没也,奉议公已九十,呼其子,泫然流涕曰:「子之事亲也,生有养,死有葬。
今吾先而祖以死,有馀恨矣。
汝其毋忘乃父之志,以事而祖」。
又曰:「汝其知所以立身立家乎?
忠孝者百行之本也,恭俭者百行之端也」。
其了然于死生之故,有释老所不能及者,娶金氏,封宜人,后公六年卒。
绍熙元年四月某日,合葬于绩溪县高车原。
男四人:载,宣教郎签书高邮军判官厅公事;
圻、塈、坰。
女一人,适奉议郎、知袁州万载县事王僎。
孙十一人:镐、铉、锡、镇、錞、鉴、铨、镡、镛、铭、锜。
曰鉴,出继国录公长子垕之后;
曰铨,出继国录公次子塾之后。
孙女二人:长适承议郎、知江州瑞昌县事韩野卿,次幼未行。
卓于公同里闬,先伯父文简尚书与公同肄业,而公之季子坰又从予游,故知公之出处颇详。
尝论公之才足以佐理天下,而身不得居卿相之位;
公之气足以从事中原,而身不得任鈇钺之寄;
公之节足以挥斥奸慝,而不得纲维国之风宪
公之文足以光昭云汉,而不得黼藻国之纶綍。
公之命固有所制矣。
然孝尽于亲,道信于友,名尊于身,识与不识皆知公为一世伟人,公之所以不朽,孰得而制哉?
公尝作《尊己堂记》,谓「天爵义荣己所有也,可常尊也;
人爵势荣得失在命,不可常也。
士大夫丧其可常之尊,乃藉夫不可常尊者以华其身,得则喜,失则悲,甚而茍得,至于忘耻,是何异乞墦间之祭,醉饱而归,其妻妾方羞且泣,而施施焉未之知也」。
晦庵朱公见而喜曰:「往者张荆州、吕著作皆称邕州之才,今读其记,又可见其所」。
然则云雾晦冥,日月之光景常新,公之固有用舍得丧不得易者。
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或谓其峻洁类长沙,雄丽类苏内翰,风骚类柳柳州,世必有能辨者,不待予言也。
公殁既有年,其孙铉入都门,涕泣谓予曰:「先祖言行久未编次,将遂湮坠,敢稽首以请」。
予辞不敢,铉之请愈力,因概书其大节,以备太史氏采录云。
谨状。
嘉定十五年十一月日,通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休宁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食实封一百户程卓状。